首页> 中文学位 >生物被膜引起食品生物危害的研究——食源性病原菌生物被膜在不锈钢表面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6h】

生物被膜引起食品生物危害的研究——食源性病原菌生物被膜在不锈钢表面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缩略词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生物被膜的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及其鉴定

2.1引言

2.2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设备

2.3实验方法

2.4结果与讨论

2.5小结

第三章常见杀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及其菌悬液的作用

3.1引言

3.2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设备

3.3实验方法

3.4结果与讨论

3.5小结

第四章常见杀菌剂对沙门氏菌菌悬液和生物被膜的作用

4.1引言

4.2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设备

4.3实验方法

4.4结果与讨论

4.5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该实验研究食源性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生物被膜在不锈钢表面形成过程及其对常见消毒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的敏感性,为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对加工设备的不锈钢表面清洗消毒提供了试验数据,并为食品加工中对其他表面的清洗消毒提供参考.通过建立食源性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生物被膜模型,测定它们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的生长曲线,同时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曲线,分析食源性病原菌生物被膜在不锈钢表面的形成过程;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确认生物被膜形态并采用计算机图形处理系统进行图形分析;采用平板擦拭法(plating ofswabbing)测定生物被膜中存活细菌数;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常见杀菌剂对生物被膜及其菌悬液的最低清除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分别在大豆胰酶肉汤(Trypease soy broth,TSB)中与不锈钢片共同培养7d后可形成稳定的生物被膜,细菌密度约达到10<'6>cfu/cm<'2>.用扫描电镜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细菌呈球状,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细菌呈杆状,周围分布凹凸不平的块状物,菌体周围和相互间以粘稠的粘液丝相连,借助于粘液样物使细菌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生物被膜.有效氯浓度、TSB培养基浓度、作用时间均能影响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当不含TSB培养基时,消毒剂(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有效氯浓度50~100mg/l作用时间超过20min,可使10<'6> cfu/ml的菌悬液杀菌率达到100﹪,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有效氯浓度100~150 mg/l作用时间超过20min,可使细菌密度为10<'6>cfu/cm<'2>的生物被膜杀菌率达到100﹪.当在3.0﹪(w/v)TSB中,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有效氯浓度大于150mg/l作用30min后,可使10<'6>cfu/ml的菌悬液杀菌率达到100﹪,而在有效氯浓度超过400mg/l作用30min后,才使细菌密度为10<'6>cfu/cm<'2>的生物被膜杀菌率达到100﹪.实验中,二氧化氯对菌悬液及其生物被膜的杀菌效果、灭菌速度上略优于次氯酸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