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DDTs和BHCs的残留状况及其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6h】

DDTs和BHCs的残留状况及其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背景(POPs的基本概况)

1.2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研究热点

1.3研究意义

1.4研究目标与方法

1.5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土壤中BHCs和DDTs的残留测定方法

2.1既述

2.2实验部分

2.3结果

2.4讨论

第三章DDTs和BHCs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其生态效应

3.1概述

3.2材料与方法

3.3结果

3.4讨论

3.5结论

第四章四种有机氯农药对蚯蚓的亚急性毒性研究

4.1前言

4.2材料与方法

4.3结果与讨论

4.4结论

4.5展望

第五章四种有机氯农药对土壤原生动物的影响

5.1概述

5.2实验部分

5.3结果

5.4讨论

5.5结论

附表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选择典型有机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际生态系统调查和实验室内毒理实验、生态系统模拟相结合的办法,研究分析了DDTs和BHCs在实际生态系统中的残留情况以及不同剂量、不同种类目标化合物在暴露时间内对代表性土壤动物(蚯蚓)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土壤生态系统中代表性的土壤动物群落(土壤原生动物)结构的影响,并希望以此筛选出对有机氯农药污染敏感的土壤动物指标。  本文结合我国使用有机氯类农药的特点,选择曾在我国使用历史较长、造成污染较为普遍的、具有代表性的DDT和林丹以及目前仍在使用但还没有控制要求的硫丹和三氯杀螨醇共四种有机氯农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同等条件下,对比分析探讨了土壤动物作为有机氯污染物的生物指示物的预警作用。  在实际生态系统调查中,通过在GB/T14550-93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测定方法,对北京近郊的两大农场中的果园和菜地土壤进行了DDTs和BHCs残留测定,结果显示,与9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残留量虽然有大幅度的下降,但是还存在一定的残留,不能完全达到国家一级土壤的要求。  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四种目标化合物对土壤动物的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影响。DDT和林丹对土壤动物具有较强的持久性毒性,三氯杀螨醇的影响较小,硫丹的急性毒性较强,即使在长时间后也很难恢复。农药对蚯蚓在亚急性毒性实验期的生长抑制作用可以很好地评价农药毒性指标,各化合物对蚯蚓的亚急性毒性大小顺序为:硫丹>林丹>DDT>三氯杀螨醇。  模拟土壤生态系统实验表明,土壤鞭毛虫、肉足虫、纤毛虫可作为对有机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敏感反应的指示生物,四种有机氯农药都显著地降低了土壤原生动物的丰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