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丹两国育肥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体系研究
【6h】

中丹两国育肥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控制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1沙门氏菌属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2猪的沙门氏菌感染

2.1猪沙门氏菌病

2.2猪肉的沙门氏菌污染

2.3猪群沙门氏菌的传播、排菌和带菌状态

3与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相关的环境因素的研究进展

3.1猪舍条件与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关系

3.2卫生状况与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关系

3.3猪群健康情况与沙门氏菌感染的关系

3.4管理水平与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关系

3.5饲料状况与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关系

4丹麦养猪业沙门氏菌的控制

4.1饲料的监测

4.2种猪群和繁殖猪群的监测

4.3断奶仔猪群的监测

4.4出栏猪群的监测和分类

4.5屠宰场的监控

4.6丹麦沙门氏菌控制的效果

5国内猪沙门氏菌病的状况

5.1我国猪沙门氏菌病和菌型分布概况

5.2我国猪肉引起的人沙门氏菌中毒情况

5.3我国养猪业沙门氏菌的控制措施

6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

6.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6.3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丹麦育肥猪群沙门氏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数据的收集

1.2丹麦育肥猪群沙门氏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1.3育肥猪群沙门氏菌的检测

1.4统计分析

2实验结果

2.1猪场的沙门氏菌危险因素的量化结果

2.2有机、户外和室内猪场沙门氏菌的危险因素的比较

2.3三种类型猪场沙门氏菌检测的结果

2.5血清型鉴定

3.讨论

3.1丹麦育肥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3.2运输对育肥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育肥猪群沙门氏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数据的收集

1.2中国育肥猪群沙门氏菌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

1.3猪场饲料、饮水和粪便的取样

1.4沙门氏菌检测方法

1.5统计分析

2.实验结果

2.1三种类型猪群沙门氏菌量化的结果

2.2散养猪户、规模猪场和小猪场沙门氏菌的危险因素的比较

2.3猪场饲料、饮水和粪样的沙门氏菌阳性率

3讨论

3.1猪舍条件对育肥猪群感染沙门氏菌感染的潜在危险

3.2卫生状况对育肥猪群感染沙门氏菌的潜在危险

3.3健康状况对育肥猪群感染沙门氏菌的潜在危险

3.4管理水平对育肥猪群感染沙门氏菌的潜在危险

3.5饲料状况对育肥猪群感染沙门氏菌的潜在危险

3.6猪场饲料、饮水、粪样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分析

第四章中丹两国育肥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的比较

1.猪舍条件得分情况比较

2.卫生状况得分情况比较

3.健康状况得分情况比较

4.管理水平得分情况比较

5.饲料状况得分情况比较

6.沙门氏菌危险因素的综合得分情况比较

第五章育肥猪群沙门氏菌感染危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育肥猪群沙门氏菌感染危险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指标体系中子系统的赋权

3.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指数的求解

第六章我国育肥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控制对策

1.农村散养育肥猪沙门氏菌感染的控制对策

1.1对猪舍条件的控制

1.2对饲料状况的控制

1.3对饲养管理和卫生状况的控制

2.小猪场和规模猪场沙门氏菌控制的对策

2.1对猪舍条件的控制

2.2对饲料的控制

2.3对饲养管理控制

2.4对卫生状况控制

3屠宰环节沙门氏菌的控制对策

4建全国家对猪群感染沙门氏菌的控制规划

4.1健全兽医防疫体系,控制猪群沙门氏菌感染

4.2扶持农村养猪合作社发展,控制散养猪的沙门氏菌感染

4.3发展养猪业的龙头企业,全过程控制猪的沙门氏菌感染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采用动物疫病生态学调查方法,以猪场的生产管理措施与疫病的关系为主线,确定引起育肥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主要环境因素,对丹麦和中国的6种生产模式66个猪场育肥猪群感染沙门氏菌的危险因素进行了量化,建立了猪群沙门氏菌环境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我国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控制对策。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猪群沙门氏菌感染有关的环境危险因素的确定。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可能引起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各种环境因素与沙门氏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确定了18个和沙门氏菌有关的环境危险因素,将其分成五个主题,即猪舍条件、卫生状况、健康状况、管理水平和饲料状况。 2.育肥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的量化。确定猪场五个主题的得分范围分别为1-4分:1分=没有危险(某主题中没有危险因素存在);2分=较低危险(某主题中有1个危险因素存在):3分=中筲危险(某土题中有2个危险因素存在);4分=较高危险(某主题中有3个或更多危险因素存住)。其中关于健康状况,因最多有2个危险因素存在,故最高的综合得分是3分。 3.猪的生产类型对猪群沙门氏菌感染危险性的影响。对丹麦的3种类型的36个猪场(有机猪场、常规户外猪场和室内猪场)和中国的3种类型30个猪场(农村散养猪、100-3000头规模的小猪场、3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并根据量化结果计算出综合得分。丹麦3种类型猪场的统计结果表明,有机、户外和室内猪场的危险因素的综合得分和各个主题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看来,丹麦猪场生产类型对猪群沙门氏菌感染影响不大,主要应通过管理策略来降低沙门氏菌感染的危险。中国3种类型猪场的统计结果为,散养猪和规模猪场5个主题的综合得分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在中国猪的生产类型对猪群沙门氏菌感染影响大(P<0.05)。其危险性大小依次为:散养猪、小猪场、规模猪场。 4.对丹麦猪场出栏猪在猪场和屠宰场进行直肠内容物的细菌学检测,并对这些猪在屠宰线上的肉样用ELISA方法进行沙门氏菌抗体检测。对4707份检测样品统计结果表明,有机猪场的出栏猪在猪场和屠宰场的直肠内容物沙门氏菌阳性率分别为0.18%,1.76%;户外猪场的阳性率分别为0.18%,1.20%;室内猪场的阳性率分别为2.62%,4.01%;由此可见,运输是引起带菌猪大量排出沙门氏菌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有机猪场、户外猪场和室内猪场出栏猪的肉样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64%、16.56%和11.16%,即有机、户外饲养的出栏猪对沙门氏菌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5.对中国3种生产类型猪场的饲料、饮水和猪舍环境粪样的90份样品进行了沙门氏菌检测,结果为:在散养猪的饲料、饮水、环境粪样中共检测到9份沙门氏菌阳性样品,在小猪场检测出1份沙门氏菌阳性粪样,在规模猪场没有检出沙门氏菌。 6.构建了猪群沙门氏菌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综合指数得出中丹两国6种生产方式的环境沙门氏菌危险从高到低的顺序是:丹麦户外猪场、丹麦室内猪场、丹麦有机猪场、中国小猪场、中国散养猪和中国规模猪场。 7.根据中国育肥猪群环境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检测结果,及与丹麦猪群的生产对比有针对性的分别提出了我国农村散养猪、小猪场和规模猪场、及屠宰环节的沙门氏菌感染的控制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