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民工流动家庭性别分工与性别关系分析——以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农民工流动家庭为例
【6h】

农民工流动家庭性别分工与性别关系分析——以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农民工流动家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

2.1流动家庭的定义和类型

2.2关于家庭性别分工的理论

2.3关于家务劳动分工和家庭权力分配的观点

2.4关于流动与性别的研究

2.5关于性别平等评价指标的研究

2.6本文研究的关注点

第三章研究框架

3.1基本概念的界定

3.2理论基础

3.3研究目标

3.4研究内容

3.5研究方法

3.6研究地点选择

第四章农民工流动家庭流动前后家庭劳动性别分工和权力分配状况

4.1流动前后夫妻双方生产性工作的分工情况

4.2流动前后夫妻双方再生产性事务的分工情况

4.3流动前后对家庭经济资源的使用和支配情况

4.4流动前后夫妻双方对家庭事务的决策参与情况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农民工流动家庭流动前后性别关系变化

5.1流动前后夫妻双方对自己家庭角色和地位的满意程度

5.2流动前后夫妻双方婚姻满意度变化

5.3夫妻双方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与夫妻双方的性别关系变化

5.4流动前后夫妻双方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度

5.5农民工流动家庭夫妻双方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与农民工流动家庭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和讨论

6.1结论

6.2讨论

第七章研究的局限性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1本研究的局限性

7.2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工家庭举家流入城市,这些农民工家庭的“举家流动”对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和稳定都有深刻影响,但流动对这些家庭本身的影响如何?本研究在弱嵌入性理论和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的指导下,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的89户农民工流动家庭流动前后的性别分工和性别关系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工流动家庭的性别分工和性别关系的结论。从总体来看,流动后农民工流动家庭中妻子的收入,家庭决策权,家庭地位满意度以及对婚姻的满意程度与流动前相比均有所提高,丈夫承担家务劳动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体制的存在,农民工流动家庭并不能完全溶入到现代城市生活之中,从而使流动后农民工流动家庭的性别分工和性别关系的变化只能局限于“在一定程度上”。同时,本文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流动家庭的横向比较,尝试性地探索了影响农民工流动家庭性别分工和性别关系变化的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