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甜高粱不同基因型间生物量与糖分积累的差异
【6h】

甜高粱不同基因型间生物量与糖分积累的差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生物质能源

1.2甜高粱

1.2.1甜高粱的生物学特性

1.2.2甜高粱品种资源研究现状

1.2.3甜高粱品种育种研究现状

1.2.4甜高粱栽培与生理研究进展

1.3问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问题的提出

1.3.2研究目的与内容

1.3.3技术路线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气象资料

2.2试验材料

2.3试验设计

2.4调查项目与测定方法

2.5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不同基因型甜高粱生育时期

3.2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农艺性状比较

3.2.1株高

3.2.2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

3.2.3抗性

3.3不同基因型甜高粱生物量比较

3.3.1茎秆鲜重

3.3.2叶片鲜重

3.3.3穗鲜重

3.3.4地上部总鲜重

3.3.5茎秆含水量

3.3.6 叶片含水量

3.3.7茎秆干物重

3.3.8叶片干物重

3.3.9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3.4不同基因型甜高粱植株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3.4.1茎秆可溶性糖浓度

3.4.2茎秆可溶性糖含量

3.4.3开花后40d叶片可溶性糖含量

3.4.4成熟期不同节间锤度

3.5不同基因型甜高粱籽粒产量比较

第四章讨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试验以7个甜高粱基因型为供试材料,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上庄试验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甜高粱生长发育、生物产量和糖分积累的规律。研究结果如下: 1.7个基因型的生育期为114-162天,由长到短依次为:M-81E>绿能3号>原甜1号>辽饲杂2号>醇甜2号>早熟1号>意达利:且不同基因型之间节间数的差异和株高的差异相一致,如M-81E的株高排第二位,其节间数最多 (20.2个),意达利的株高最低,其节间数最少 (13.1个);从茎粗表现上,辽饲杂2号的茎最粗,M-81E的茎最细,二者茎粗相差0.68 cm;醇甜2号、M-81E和绿能3号的抗倒伏性、抗病虫性等均优于其它4个基因型。 2.醇甜2号、意达利、绿能3号和辽饲杂2号在开花至开花后80d期间的茎秆鲜重呈“V”型变化趋势,而早熟1号、原甜1号和M-81E的茎秆鲜重呈单峰变化趋势;同时,各基因型甜高粱的叶片鲜重呈下降趋势;总鲜重差异显著,不同基因型由高到底:原甜1号>绿能3号>醇甜2号>M-81E>辽饲杂2号>早熟1号>意达利;不同基因型之间茎秆和叶片含水量也存在差异,茎秆含水量开花-开花后80d变化范围在88%-70%之间,叶片含水量从开花到开花后80天呈下降的趋势;穗含水量开花后20d开始迅速下降,开花后40d下降到38%左右;茎秆总干重占全株干物质重的比例为2/3,叶片和穗干重占1/3,可见茎对干物质产量贡献最大。 3.甜高粱茎秆的可溶性糖浓度和糖含量在开花至成熟期间整体上呈增加趋势,成熟期可溶性糖浓度和含量分别为30.5 g.kg<'-1>~44.9g.kg<'-1>和150.6 g.m<'-2>~248.0g.m<'-2>,在开花后40d可溶性糖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意达利>绿能3号>早熟1号>辽饲杂2号>M-81E>原甜1号>醇甜2号,茎秆可溶性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绿能3号>原甜1号>M-81E>辽饲杂2号>醇甜2号>意达利>早熟1号;成熟后醇甜2号和M-81E的茎秆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而原甜1号、绿能3号、辽饲杂2号、早熟1号、意达利的茎秆可溶性糖含量仍呈增加趋势。不同基因型甜高粱成熟期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也存在差异,其中,意达利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M-81E、绿能3号和辽饲杂2号次之,醇甜2号最低。 4.早熟1号的籽粒产量最高,平均为472.9 g.m<'-2>,与其它甜高粱基因型的产量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醇甜2号和辽饲杂2号的籽粒产量分别为365.7 g.m<'-2>和357.6 g.m<'-2>,二者产量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意达利籽粒产量最低,仅为137.2 g.m<'-2>,与其它甜高粱基因型的产量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此外,各基因型甜高粱籽粒产量性状的差异与其产量的差异一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