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药艾灸与清艾灸对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6h】

药艾灸与清艾灸对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1.1 高脂血症的概念

1.2 血脂水平分层标准

1.3 分类

1.4 病因

1.5 血脂异常的临床表现

1.6 临床实验室检测

1.7 治疗方法

2 传统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2.1 高脂血症的古文献记载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方法

3 灸法的文献研究

3.1 灸法的起源

3.2 艾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2 实验方法

2.1 病例分组方法

2.2 研究方法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和方法

3.2 疗效判定标准

3.3 统计分析

4 一般资料

4.1 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

4.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脂水平

5 结果

5.1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5.2 三组治疗前后TC、TG比较

5.3 三组治疗前后HDL-C、LDL-C比较

5.4 三组治疗前后apoA、apoB比较

5.5 三组治疗前后Lp(a)比较

5.6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2 不同成分灸材对血脂各项指标的影响

3 选穴依据

4 关于灸量的探讨

5 关于艾灸补泻的探讨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1.观察不同灸材艾条温和灸对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患者TC、TG、HDL-C、LDL-C、apoA、apoB和Lp(a)系列生化指标的影响;2.观察药艾灸与清艾灸对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疗效的差异性。
  方法: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药艾组、清艾组和对照组(血脂康组)三组,每组30例,施灸两组采用相同穴位处方:中脘、梁门(双)、气海、上巨虚(双)、丰隆(双)、公孙(双)。药艾条与清艾条应用艾条机自制,药艾条在艾绒中均匀混入复方中药粉,清艾条只用单纯艾绒,制成直径18mm、长度20cm规格的艾条。药艾组与清艾组应用灸架施灸,每穴温和灸40min,隔日施灸,每周灸疗三次,共施灸24次,疗程2个月。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0.6g/次,2次/日,早晚饭后口服,疗程两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抽血检验血脂生化水平。
  结果:(1)治疗前,三组患者的TC、TG、HDL-C、LDL-C、apoA、apoB、年龄、性别和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28例,脱落2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42%;药艾组患者29例,脱落1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清艾组患者26例,脱落4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组间比较三组治疗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2)血清TC、TG、LDL-C、apoB含量指标,与治疗前相比,三组在治疗后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药艾组、清艾组与对照组比较,药艾组与清艾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3)血清HDL-C、apoA含量指标,与治疗前相比,三组在治疗后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药艾组、清艾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药艾组与清艾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X)药艾组HDL-C>(X)清艾组HDL-C、(X)药艾组apoA>(X)清艾组apoA。
  (4)血清Lp(a)含量指标,三组治疗前血清Lp(a)含量值经统计学处理,组间有显著差异,不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对照组、药艾组血清Lp(a)含量均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艾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1)药艾条与清艾条均可降低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C、TG、LDL-C和apoB水平,升高HDL-C和apoA水平,对血脂代谢具有良性调节作用,治疗有效。
  (2)药艾灸对升高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HDL-C、apoA的作用优于清艾灸,且可适降低该证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Lp(a)含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