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厦门市分级诊疗实践现状及对策研究
【6h】

厦门市分级诊疗实践现状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分级诊疗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及阐述

2.1 分级诊疗

2.2 相关概念

3 研究目的和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4 资料来源和统计分析

4.1 资料来源

4.2 统计分析

第二章 国内外分级诊疗模式

1 国内分级诊疗模式

1.1 北京

1.2 江苏

1.3 上海

1.4 广东

2 国外分级诊疗模式

2.1 英国

2.2 美国

2.3 日本

第三章 厦门市分级诊疗模式的实践现状

1 厦门市分级诊疗模式概况

1.1 厦门市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概述

1.2 厦门市分级诊疗模式演变过程

1.3 厦门市分级诊疗模式的相关政策

2 厦门市分级诊疗模式的实现程度

2.1 基层首诊

2.2 急慢分治

2.3 双向转诊

2.4 上下联动

3 厦门市城乡居民对分级诊疗的满意度调查

3.1 基本情况

3.2 分级诊疗知晓率的影响因素

3.3 分级诊疗的认可度情况

3.4 分级诊疗的转诊情况

第四章 厦门市分级诊疗模式存在的问题

1 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1.1 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滞后

1.2 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匮乏

2 双向转诊率低

2.1 缺乏明确的转诊标准和专属信息管理系统

2.2 各级医疗机构定位不够准确

3 居民基层首诊刚性不足

3.1 居民对分级诊疗的核心理念理解不到位

3.2 居民基层首诊积极性不高

第五章 完善厦门市分级诊疗模式的对策研究

1 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措施

1.1 放宽基层用药范围

1.2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工

1.3 制定明确的转诊标准

2 加强分级诊疗激励措施

2.1 落实增值服务

2.2 财政倾斜

3 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

3.1 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

3.2 加强健康管理师的培养

3.3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4 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云服务平台

4.1 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4.2 建立有效的转诊平台

5 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

5.1 加强分级诊疗核心理念的宣传

5.2 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

5.3 普及医学基础知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在国家积极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新形势下,本研究通过对厦门市分级诊疗实践现状的分析,总结厦门市分级诊疗改革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厦门市分级诊疗模式的措施,为厦门市乃至福建省分级诊疗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1.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分级诊疗模式进行梳理;根据2013-2017年《厦门市经济特区年鉴》的卫生事业数据和厦门市卫计委提供的政策文件进行解读梳理,总结归纳厦门市分级诊疗模式的整体概况和探索历程;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厦门市分级诊疗模式的实施对其卫生服务的影响进行分析。
  2.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对厦门市卫计委参与分级诊疗相关工作的行政人员和厦门市三级医院负责分级诊疗相关工作的行政人员进行质性研究,将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提炼主题,多角度了解厦门市分级诊疗实践现状。
  3.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厦门市城乡居民对分级诊疗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利用描述性统计对城乡居民对分级诊疗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利用spss18.00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分析。
  结果:
  国内分级诊疗的显著模式以北京、江苏、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医联体模式、医疗集团模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和院办院管模式为典型。厦门市分级诊疗模式的建立,逐步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对大医院的慢病患者进行了有效分流,促进了医疗资源的下沉,初现成效,但该模式的实施仍有需要完善之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滞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匮乏;双向转诊率低,缺乏明确的转诊标准和专属信息管理系统,各级医疗机构定位不够准确;居民基层首诊刚性不足,居民对分级诊疗的知晓度高,但核心理念理解不到位,居民基层首诊积极性不高。
  结论:
  针对厦门市分级诊疗实施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分级诊疗的保障措施,进一步放宽基层的用药范围,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工,同时制定明确的转诊标准;加强分级诊疗的激励措施,落实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增值服务,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倾斜;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云服务平台,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有效的转诊平台;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加强分级诊疗核心理念的宣传,引导居民科学就医,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普及医学基础知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