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民素质问题研究
【6h】

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民素质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一、新农民应有的素质结构及现状

(一)身体素质保障及现状

(二)道德文化素质及现状

(三)社会心理素质及现状

(四)就业、创业素质及现状

二、影响新农民素质提升的因素

(一)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的直接作用

(二)农民合法权益受损的间接影响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升新农民素质的途径

(一)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提升新农民身体素质

(二)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提升新农民文化素质

(三)保护新农民合法权益,提升新农民综合素质

(四)强化教育科技培训,提升新农民就业创业素质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是提高科技成果利用率、转化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是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的力量源泉。深刻认识和讨论农民素质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提出“新农民”概念,把新农民素质问题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考察,构建其符合我国社会发展方向的素质结构,分析新农民应有的素质结构、现状以及制约新农民素质提升的因素,并探讨新农民素质提升的途径。 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问题的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提出“新农民”、“新农民素质”概念。 第二部分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民的素质结构及其现状。对农民的身体素质通过系列数据从保障条件和平均预期寿命等六项指标进行考察,其总体状况是低于城市居民水平,地区间差别较大,虽然新时期有所改善,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农民道德文化素质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同步;农民社会心理素质日趋理性和成熟,但是总体上看,在理想抱负、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不利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因素;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农民的就业创业素质明显低下。 第三部分分析制约新农民素质提升的因素。农村教育基础的薄弱、政府与社会对农民教育问题的忽视是直接原因;农民合法权益的缺失,尤其是公民权的长期缺失造成土地权益、享受公共产品权、社会保障权、自由组织权的缺失,是影响农民素质的提升的间接因素。 第四部分探讨提升新农民素质的途径。重点是保证农民的公民权,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政治参与程度,保障农民的公共产品享受权,调整土地收益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