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及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研究
【6h】

我国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及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可持续发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能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因此,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众多文献分析了能源约束下或者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问题,但是同时将能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纳入到一个统一分析框架下的文献仍不多见,并且很少有学者将能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型的社会计划均衡和分权经济均衡最优解进行比较分析。
   基于此,本人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本文将能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纳入到一个统一分析框架下,通过比较分析三个带有能源与环境约束的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基于研发的内生增长模型),系统研究了能源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与治理、物资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开发、内生技术进步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并通过求解模型的市场均衡,对社会计划均衡和分权经济均衡最优解的政策工具水平进行比较,并就其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利用利用1983~2007年时序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估算出物质资本、能源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16[%]、20.75[%],环境污染导致的代价占GDP的22.05[%]。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属于粗放型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的。
   生态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理论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环境纳污能力、资源供给能力以及人类支持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我国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状态空间法对2003~2008年中国及各地区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生态承载状况处于超载状态,资源约束、生态环境的恶化与承载能力的弱化,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为此,中国提出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本文从能源消耗强度与消费结构、水资源利用与节约、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治理与利用以及环境质量五个方面构建了节能减排指标体系,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06~2007年我国各地区节能减排的实施效果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功效法我国及各地区节能减排实现程度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节能减排进程加快,各方面取得不断进步,但总体实现程度较低,同时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其次,要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水资源的统筹管理与利用,加强污染防治和废旧资源的综合利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