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制研究——以首都第二机场兴建为例
【6h】

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制研究——以首都第二机场兴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临空经济的内涵

2.1 临空经济概念

2.2 临空经济形成条件

2.3 临空经济区空间结构

2.3.1 卫星式空间结构

2.3.2 轴带式空间结构

2.3.3 圈层空间结构

2.4 临空经济发展阶段

2.4.1 形成期

2.4.2 成长期

2.4.3 成熟期

3 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理分析

3.1 理论基础

3.1.1 增长极理论

3.1.2 点轴开发理论

3.1.3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3.1.4 产业集群理论

3.2 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制

3.2.1 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机制

3.2.2 区域经济对临空经济的作用机制

4 国外临空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4.1 韩国仁川机场临空经济

4.2 荷兰史基浦机场临空经济

4.3 经验总结

5 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现状

5.1 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历程

5.2 我国主要临空经济区发展状况

5.3 我国临空经济现阶段特点

5.3.1 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初具规模

5.3.2 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拉动发展明显

5.3.3 临空经济发展空间巨大

5.4 我国临空经济存在的问题

6 首都第二机场临空经济发展分析

6.1 首都第二机场概况

6.2 首都第二机场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6.2.1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6.2.2 优化首都经济圈区域空间结构

6.2.3 首都经济圈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6.2.4 构筑区域性交通枢纽

6.3 首都圈对首都第二机场临空经济的支持

6.4 发展建议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现代经济中,机场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国际机场协会将机场喻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机场已从传统意义上单一的运送旅客和货物的场所演变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以及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不断吸引众多与航空业相关的行业聚集到其周围,机场及其周边区域正日益演化成一个特色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临空经济区。
   本文主要运用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以临空经济为研究对象,结合和借鉴国内外临空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做了探索性的研究,并借鉴一些发展比较成功的临空经济区的经验,探讨首都第二机场临空经济与首都经济圈耦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地方区域治理以及以机场建设增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临空经济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评价;其次,归纳和总结了临空经济区的概念、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和形成条件;再次,从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出发,对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然后,总结了国外临空经济发展的经验以及目前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现状;最后,通过对首都第二机场临空经济的案例研究,分析首都第二机场临空经济的规划概括及其与周边地区及首都经济圈的耦合互动关系,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表现为一种互动关系。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同时也要依托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反之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受临空经济区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临空经济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极,在临空经济区发展过程中,政府作为临空经济发展方向的调控者和产业布局的引导者,必须对临空经济进行决策与规划。政府的合理引导和规划可以减小临空经济区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保证临空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极和引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