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6h】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贡献

1.3.1 本文研究目的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本文研究的贡献之处

2 金融生态理论及研究方法

2.1 金融生态的概念

2.1.1 金融生态的定义及特点

2.1.2 金融生态系统的环节

2.2 金融生态平衡理论

2.2.1 金融生态平衡的三层结构

2.2.2 金融生态平衡的基本特性

2.3 金融生态平衡调节原理

2.3.1 金融生态平衡与内调节

2.3.2 金融生态系统的失衡与外调节

2.4 研究方法

2.4.1 以往学者的研究方法

2.4.2 层次分析研究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3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3.2.1 金融生态指标体系的设计

3.2.2 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

3.2.3 金融生态指标体系指标的评分细则

3.3 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层次分析法(AHP)简介

3.3.2 定量指标权重的确定

3.3.3 定性指标权重的确定

3.3.4 定性和定量指标的最终权重

4 北京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实证研究

4.1 北京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数据的选取

4.2 北京市2012年各区县金融生态环境横向内部评价

4.3 北京市2007-2012年金融生态环境纵向时序评价

4.4 北京市金融生态环境整体评价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后续工作及展望

附录一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风险作为经济风险的重要一种,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之一。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为了研究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根源和制度根源,对我国2001-2002年度金融数据进行了分析,第一次对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我国银行业金融风险的集聚,不仅是银行等金融部门自身的问题,还广泛的受限于金融机构所运行和生存的环境。“金融生态”是在2004年由央行行长周小川第一次提出来的。此后,理论界对金融生态环境主要从理论和评价体系两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使得金融生态环境理论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为区域性金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改进和评价的思路与路径。
  以往文献较多是从定性的角度,研究如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所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至今没有形成共识。层次分析法(AHP)作为能够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尚未有学者将其运用于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本文首次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其中,并针对北京市经济金融数据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选取2012年度北京市16个区县的经济金融数据,对北京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横向内部评价,分析北京市内部各区县之间的差异;之后截取北京市2007-2012年与金融生态环境相关的数据,对北京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纵向评价,从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北京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演进思路,并对未来北京市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对北京市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完善提出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