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湿润度的邢台地区干旱特征分析

摘要

干旱发生非常缓慢,灾前无明显征兆,甚至灾害已经形成人们还未意识到这一次干旱已构成危害[1]。干旱作为一种气象灾害,长期困扰着工农业生产。据测算,每年因干早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高达60~80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其它气象灾害[2]。为研究干旱发生发展规律,科学家对干旱指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长期以来,用于分析干旱的方法很多,其中吕从中提出的湿润指数m能较好地反映一个月内大气的水热状况,且获取资料容易,得到广泛的应用[4]。华北地区是历史上干旱灾害多发地区之一,此地受灾频率较高,且易发生连年干旱,因此影响较为巨大[5]。而处于华北地区的邢台位于北纬36°45’~37°48’,东经113°45’~115°50’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分布不均,干旱事件更是时有发生。本文利用邢台地区17个县(市)1972~2010年的逐月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吕从中提出的湿润指数,计算了1972~2010年39a间3~11月的湿润度指数m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