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感染牛分枝杆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摘要

本课题从经鼻腔接种牛型分枝杆菌的Balb/c小鼠早期感染阶段展开研究,分不同时间点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病理学检查。就细菌毒力与感染强度对小鼠脏器的损伤进行评价,结合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了解不同状况下牛分枝杆菌侵入宿主后的致病特点及机体所产生的抗感染机制,探讨主要细胞因子在感染早期的作用及其规律性,为结核的预防与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在接种后7日时,肺脏结构未见明显的实质性变化,具有正常肺脏的结构,可见小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囊、肺泡管以及肺泡。随着病程的发展,可见肺泡隔内的毛细血管充血,最后形成了肺泡内、肺泡隔内的出血。无论是BCG接种组、毒力型菌株C68006接种组,出血和其它一些病变往往都围绕着一些大的导气管分布,呈区域性分布。此外,随着感染天数的增加,肺泡隔内以及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感染后14天、21天都可见)。在BCG组和C68006接种组,接种后21天的小鼠肺脏导管周围都可见聚集的细胞团。导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黏膜上皮脱落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小鼠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在不同感染强度以及不同时间段里,少有病变或不出现病变。有的感染组小鼠的肾脏在髓质肾小管间血管充血明显。从毒力型菌株接种小鼠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不难看出,无论是BCG接种组、毒力型菌株C68006接种组,出血和其它一些病变往往都围绕着一些大的导气管分布,呈区域性分布,组织学变化呈现扩散及加剧趋势。随着感染天数的增加,肺泡隔内以及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感染后14天、2l天都可见)。在BCG组和C68006接种组,接种后21,天的小鼠肺脏导管周围都可见聚集的细胞团,怀疑是正在形成的肉芽肿雏形。导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黏膜上皮脱落和炎症细胞的浸润。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哪种毒力的细菌,随着时间的推移,肺脏的病理变化也在逐渐加剧。在不同感染强度间,也存在着随着感染强度的加大,肺脏组织病变也在加剧。本研究结果证实,一旦巨噬细胞被感染及细菌在细胞内的生长繁殖得以实现,不同毒力牛分枝杆菌菌株都嗜好于在细胞间传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