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的中国耕地非农化碳收支计量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的中国耕地非农化碳收支计量研究

摘要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耕地非农化日益加剧,带来生态环境和温室效应压力不断加大.鉴于此,本文将传统研究焦点(耕地非农化)与当前热点(低碳经济)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重点仿真量化1996-2020年间耕地非农化带来的碳收支盈亏量.结果表明:①我国耕地面积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建设用地呈递增状态,且前者减少速度快于后者增加速度,仿真结果预测,耕地面积由1996年1.29×108hm2减少到2020年1.20×108 hm2,建设用地面积从2.40×107 hm2增加到2020年3.07×107 hm2.②我国耕地非农化速度东部>中部>两部>东北地区,说明我国耕地非农化的重点区域集中在东部地区,计量结果发现,全国耕地非农化碳汇量从1996年7.90×108t/a减少到2020年7.48×108t/a,碳源量从1996年9.34×109t/a增加到2020年1.17×1010t/a.③全国耕地非农化碳收支表现为碳源且总体上呈递增趋势,模拟结果显示,2020年东部地区碳收支量最大为5.03×109t/a,占全国碳收支量的47.63%,西部次之为2.28×109t/a,占21.59%,中部略小于西部为2.17×109t/a,占20.55%,东北地区最小为1.08×109t/,占10.23%.由此建议,应该强化东部地区的耕地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其碳汇作用,同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利用率,减弱碳排放量,进而实现耕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碳收支平衡和低碳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