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图书馆学会2012年会 >论作为交流场的图书馆——兼谈基础理论研究问题

论作为交流场的图书馆——兼谈基础理论研究问题

摘要

笔者在1984年为浙江大学科技图书情报专修科编写的讲义中,从“信息交流”来观察图书馆和情报活动,认为“文献信息理论”还难以全部概括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尝试以“信息交流理论”来概括这几门密切相关的学科。现代图书馆是读者与知识、读者与馆员、社会成员相互之间交流场的结合体。图书馆是社会交流系统的一部分,是一个广泛的社会交流场,也是一个独特的交流场,是社会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开放式、综合性、多功能的交流场。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在保障人民群众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方面,承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图书馆交流场的作用来看,其他“第三空间”与之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不能相提并论。事实上,无论是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图书馆迄今仍然存在着、发展着。进人21世纪,在中国大地上,图书馆越建越多、越造越大,而且非常活跃,丝毫没有将要“消亡”或“消失”的迹象,相反,现代图书馆正以崭新的面貌融入社会,不断壮大,越发兴旺,更加受到读者公众的广泛的欢迎和拥戴。事实证明,图书馆在21世纪仍然是社会所不可缺少的,也是无可替代的。rn 科学的理论能指导图书馆建设的目标和方向,避免走弯路;而错误的理论或理论的偏差会把事业引往不正确的方向,直接导致事业的混乱、停滞、倒退。基础理论对图书馆事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理论应该为事业的领导者指引正确方向,应该指导事业的科学发展,应该鼓舞图书馆队伍的士气,应该能鼓动社会各方支持和参与图书馆事业建设,应该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有序、稳健发展营造良好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中国图书馆事业还很落后,建设文化强国要求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而没有图书馆学理论的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有志气的图书馆学人应确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图书馆学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民族(本土)特色、时代特色方面多下工夫,建设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为改变图书馆事业的落后面貌、走向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