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性定价、生产规模化与生鲜乳质量——以内蒙古为例

摘要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推进奶业规模化进程,淘汰小奶户成为奶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其中,乳品企业采取基于不同生产方式的生鲜乳歧视性定价方式,以鼓励规模化经营,进而确保生鲜乳质量.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奶业四种不同生产组织模式调研,构建生鲜乳交易价格、生产方式与生鲜乳质量的回归模型,验证了乳品企业定价方式的有效性.模型结果表明,乳品企业歧视性定价与生产方式相关,与生鲜乳质量关联关系不显著.因此,基于生产方式的歧视性定价能够推进生产规模化,但不能确保生鲜乳品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