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臂术中CT导航放射剂量测量及放射防护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测量O型臂术中CT导航过程中手术室放射剂量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点,分析O型臂关键参数(管电压及输出功率)对放射剂量的影响,探讨患者及医务人员术中放射防护效果. 方法:采用多功能核辐射检测仪(Inspector Alert,美国)分别测量不同管电压(kV)、输出功率(mAs)和不同放射防护措施下的当量剂量率(μSv/h)和单次扫描当量剂量(μSv).绘制时间-当量剂量率曲线图;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管电压-当量剂量、输出功率-当量剂量之间的关系,评价距离防护以及隔离防护效果. 结果:1、O型臂标准模式下单次扫描时间为13s,可检测到异常放射性持续时间为18s.开始扫描后第7s放射剂量显著升高,第7-15s期间为放射性高峰平台期,随后放射剂量迅速下降,第19s手术室内放射剂量恢复至正常背景值水平.2、单次扫描当量剂量与管电压(Kv)呈显著线性正相关(y=0.0033x+0.9558R2=0.9838),与输出功率(mAs)呈显著线性正相关(y=0.0032x+1.054,R2=0.9922).3、球管正侧方2米以内最大当量剂量率585.8μSv/h,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放射性职业工作人员个人剂量限值(10μSv/h).4、距球管3米处放射性剂量衰减至2.58%,但第10-18s期间当量剂量率(12.63-20.34μSv/h)仍高于放射性职业工作人员剂量限值;距离球管中心3米处放置铅墙可阻挡99.97%放射线,可检测到的当量剂量率<1.31μSv/h,低于放射性职业工作人员剂量限值;手术室门外未检测到异常放射剂量. 结论:O型臂术中CT导航关键参数(kV、mAs)与放射剂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在满足图像清晰度要求下应尽量降低参数值以减少手术室放射暴露.距离防护(>3m)联合隔离防护(铅墙)可以有效的保护操作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