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黄土地区粒度与磁化率分层对古地震研究的意义——以山西洞峪沟黄土剖面为例

黄土地区粒度与磁化率分层对古地震研究的意义——以山西洞峪沟黄土剖面为例

摘要

探槽技术虽然已经发展成为古地震研究的重要手段,结合定年技术可以识别出古地震事件与地震重复间隔,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比如目视解译难以区分黄土沉积内部的细层理,严重影响了古地震事件发生位置或时间的判定.如何提高古地震研究的精度和准确性,降低古地震事件判定的不确定性,是目前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根据高精度的粒度与磁化率变化曲线,结合目视分层解译结果,对洞峪沟黄土剖面进行了精细分层,界定了各层的厚度和边界。依据细分层和断层两盘地层对应关系,将u6层沉积以来的三次断错事件的发生位置和时间作了再限定,它们分别发生在u5-7、u4以及u2的顶部,对应断层上盘埋深7.1 m、4.7 m、2.9 m。根据释光测年结果以及断层上盘地层的平均沉积速率,推测三次断错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别在48.1±1.5~43.2±2.5ka之间接近45.8 ka、35.0±2.4~30.6±1.3ka之间接近32.8 ka、26.4±0.8~20.9±0.7ka之间接近23.3 ka。根据三次黄土-古土壤沉积旋回的厚度差,判定三次地震的同震垂直位移分别为0.5 m、0.4 m和1.3 m,累计位移2.2 m。与过去对霍山山前断裂带其它段落的研究结果对比,洞峪沟剖面所在地的断层段活动性明显较弱,垂直滑动速率(0.048mm/a)比洞峪沟以北段小一个数量级,地震活动周期(llka)比洞峪沟以北段长数倍,而且在全新世没有地震发生。因此,霍山山前断裂带和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的南端都不在洞峪沟以南的苏堡,应该北移至广胜寺附近。依据高精度粒度与磁化率变化曲线的地层分层方法,为有效降低黄土地区古地震研究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