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六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 >“都”的意义究竟是怎么得到的?(摘要)

“都”的意义究竟是怎么得到的?(摘要)

摘要

对副词“都”的研究,也就是关于“都”的语义性质的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至今似乎仍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传统语言学角度的观点,首先包括王力(1944)、朱德熙(1982)、蒋严(1998)等认为“都”是个表范围的副词.吕叔湘(1980)即《八百词》对“都”的语法意义进行了再分类:即一般的“都”字陈述句中的“都”表“总括”;“连”字句中的“都”表“甚至”;“都NP了”句中的“都”表“已经”.张谊生(2005)认为“都”只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表客观的范围总括,其二是表主观的强调语气,他还通过历时的考察认为,“连”字句中“都”的主观性增强,作用也从突出焦点变成了强调情态.吴平、莫愁(2016)也提出应从语义、语用两个层面考察“都”的性质,语义层面的“都”表复数量和全称量,语用层面的“都”表主观极量,传递说话的语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