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摘要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这节的描述出现在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第四部分《种群和群落》的第二节,本节核心“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属于能力和知识两层面的学习.建立数学模型不仅是本节内容的重要科学方法,也是本模块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观察现象来发现问题,最后达成目标。本节课体现了探究性教学的理念:用城市发展中人口数量增加引出主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不直接呈现结论而是学生观察,实例引导开展讨论分析;学生在处理问题中逐渐建构起种群增长模型。模型构建是新课程、新教材中呈现且强调的新方法,数学模型是本册书的贯穿的新知识,教学难度较大。本节课遵循建构主义的理论,在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上,重新建构新的知识—尝试建构生物学规律的数学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