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言重叠现象中的语法音变

摘要

重叠的基本特征是语素或词的重复出现,在这种组合过程中语音很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朱德熙先生早在1982《潮阳话和北京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中就注意到了这种特殊的重叠现象,即重叠部分的声韵调在重叠过程中至少有一部分产生变化,并将之称为变形重叠.不过,朱先生没有对重叠变形的动因作具体分析.方言重叠现象中用于表示特定语法意义需要而运用的语音手段主要有“轻重音、变声、变韵、变调、长短音”等,而且一般都是前音节变表示“加强”,后音节变表示“减弱”。事实上,诸多汉语方言中的名、量、动、形四类词的重叠式都既可以表示“大量”义,也可表示“小量”义,这似乎与语言的象似性相悖,但“小量”语义的重叠式在形式上有特殊的标记:后一音节发生音变或者带后缀。前者使用得非常普遍,是各方言各词类表义的主要手段;后者主要出现在形容词重叠现象中。因此,“小量”义并非重叠语法手段单作用下的语义结果,而是融合了其他手段(主要是语音)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