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华侨华人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 >民国时期护照形制问题研究

民国时期护照形制问题研究

摘要

护照,是指国家主管机关发给出国旅行、执行任务或在国外居住的本国公民的证件,以证明其国籍和身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将其时国际间已经开始通行的护照制度引入中国,用来保护他们的侨民.19世纪70年代,随着清政府驻外使领馆制度建立,政府机关开始给华侨颁发护照.民国成立后,为了便于管理国境出入,国民政府非常重视护照的管理工作,颁布了第一批护照申领法令,后经过发展,民国政府统一了护照的法律法规,护照开始由各省自行印制、形式各样向统一机构、统一格式发展.因此,民国时期是中国护照制度逐步完善、逐步法制化的时期,是中国护照发展的重要阶段.护照的形制发展变化是民国护照发展历程的重要体现,民国时期护照是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的重要特色藏品,本文即根据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所藏护照对民国时期的护照形制进行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