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 >中国食用蕨类植物民族植物学研究

中国食用蕨类植物民族植物学研究

摘要

中国历来有食用野菜的传统,食用蕨类植物在我国的应用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我国野生蕨类植物资源丰富.本研究明确了中国常用食用蕨类植物种类并对其进行民族植物学编目(Ethnobotanical catalog)和定量研究.首先,本研究采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中国24个省、市及自治区的204人进行了食用蕨类资源调查;其次,对中国常用食用蕨类的种名、地方名、食用部位、食用方法等进行了民族植物学编目,同时对所得资料进行了相似度指数(Jaccard index)和利用频度(utilization frequency)的定量研究,确定具有开发潜力的食用蕨类.结果表明:(1)中国常用食用蕨类植物共计39种,新增加了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Thunb.)Sw.)、日本安蕨(Anisocampium niponicum(Mettenius)Yea C.Liu,W.L.Chiou&M.Kato)、细齿角蕨(Cornopteris crenulatoserrulata(Makino)Nakai)、毛柄双盖蕨(Diplazium dilatatum Blume)、江南星蕨(Microsorum fortunei(T.Moore)Ching)、羽裂星蕨(Microsorum insigne(Blume)Copel.)和栗蕨(Histiopteris incisa(Thunb.)J.Sm.)7种可食用蕨类;(2)江西和福建对食用蕨类植物的利用相似度最高,为0.50,而海南与河南、河北、四川、广西、内蒙古以及陕西食用蕨类的种类完全不同;(3)食用人数最多的是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Desv.)Underw.ex Heller),利用频度为0.770,开发潜力最大,随后依次是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Retz.)J.Sn.ex Moore et Houlst.)、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L.)Brongn.)、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 pteris(Linn.)Todaro)以及巢蕨(Neottopteris nidus(L.)J.Sm.),这7种蕨类也具有开发潜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