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我院2005至2011年临床确诊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25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乳腺钼靶片及乳腺彩超,两名乳腺病理专业医师进行病理阅片,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结果: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临床表现为固定的质硬乳腺肿块,临床表现与浸润性导管癌在患者年龄、主诉、发生部位、肿瘤大小等方面无明显差别.患者的乳腺钼靶影像表现为带刺的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影,伴有或不伴有微小钙化点.彩超表现为均匀的低回声、不规则、微小分叶状团块,肿块后回声减弱或回声正常.这种影像学表现在其他恶性肿瘤中也能够看到,所以特异性差.病理上IMPC切面可呈局限性、放射状、蟹足样,黄色或黄白色,橡胶样或石头样的硬度,与其他组织学类型乳腺癌无明显差异.研究显示,IMPC具有激素受体高表达(87.9%)及HER-2高表达(85.6%)和高淋巴结转移(78.5%),而且IMPC在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率甚至淋巴结转移个数都远远高于浸润性导管癌. 结论:IMPC是一种淋巴管侵袭力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不良的乳腺癌类型,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应引起临床及病理医生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决定手术方式、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判断等方面应考虑将其作为一项决定性的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