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金圣叹评点中的读者理论研究

金圣叹评点中的读者理论研究

摘要

本文以金圣叹《水浒传》、《西厢记》评点中关于“读者”的使用为切入点,考察他借“读者”一词的使用呈现出的对读者接受问题的思考,以及金圣叹的这套读者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文学接受理论的丰富,以及它独特的东方式理论价值和它所拥有的瑕疵所在。金圣叹的小说评点,在书写者身份之外,还充当了文学导读者的角色,以防某些不高明的读者“将作者之意思尽没,不知辛苦,实负良工”。尽管金圣叹对文本的阐释并非完全符合作者原意,有着自己对文本阅读后的自造之为。金圣叹是在继承“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文章写作传统的观念指导下构建起了自己评点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具有统摄作用的是作者的为文用心,在以文心为核心点的周围是作者(意)、宇宙(外物)、作品(文)等各文之要素。物(事)、意、文以及文心之间的关系,宛若一个正三棱锥的四个相连的点,其中“文心”位于顶点,物、意、文三点构成底面。从金圣叹的评点即可看出他从未将读者与作品割裂开来,他要读者做文本的知音,即为作者的知音,在成为文本知音的基础上发挥读者阅读的主体能动性。从这点来看,中国的读者接受理论足可与西方的接受美学相媲美。因此,研究者只有站在现代理论的高度,将中国古代的读者理论放回到其产生的文本语境中,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理论观念、理论眼光去关注,深度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理论资源,才能对其进行现代转化,从而为现代中国文论的建设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