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3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长江中下游阳储岭斑岩型钨钼矿床岩石学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长江中下游阳储岭斑岩型钨钼矿床岩石学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重要的Cu-Au-Mo-Fe等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本次通过对成矿岩体的年代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对该岩体的岩石成因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进而对该区的成矿作用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二长花岗斑岩主量元素分析数据表明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在稀土元素配分图解上,都表现出轻微的Eu的负异常,但是二长花岗斑岩比花岗闪长岩更加富集重稀土。晚中生代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以南地区的斑岩型W-Mo矿床的成岩成矿动力学模式为:是在俯冲的背景下,岩石圈伸展,板片撕裂导致软流圈物质的上涌,由上涌的软流圈提供热量诱发岩石圈地幔熔融产生幔源基性熔体侵位到上部地壳,并引发周围酸性物质的熔融混合形成花岗质岩浆。部分岩浆经过高度分异演化后逐步形成富钨钼多金属的含矿岩浆,并经过多级分异演化成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