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三届亚洲食学论坛 >日本中华饮食文化研究者的足迹:活跃于太平洋战争终结前的先驱者业绩

日本中华饮食文化研究者的足迹:活跃于太平洋战争终结前的先驱者业绩

摘要

在日本,为中华饮食文化研究作出贡献的青木正儿、篠田统、田中静一、中山时子、石毛直道等学者广为人知.中国大陆发行的学术期刊《饮食文化研究》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做过全面的介绍.由于他们活跃的学术舞台多在太平洋战争之后,所以太平洋战争前先辈们的研究业绩是人们所不能忘却的.为了回顾这些开山先驱者们的成就,笔者想就其中的酒文化和茶文化研究(这些都是大陆饮食文化研究的典型领域)进行介绍.中国内地的酿酒方法与日本完全不同,并且饮酒习俗也没有传人日本。正因为如此,中日之间的学术交流历史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真正把大陆的酿酒技术介绍到日本的先锋者是山崎百治。山崎先生对酿酒菌类的研究十分广泛,从史料钩沉到田野调查都属其研究范围。太平洋战争末期(1945)纸张严重不足时期,他还坚持出版了以《东亚发酵化学论述》为题多达436页的报告书,其价值可见一斑。池还极力提倡:“笔者日夜盼望一衣带水的日中人民结成深厚友谊。”战后,山崎撰写了以《中国的酒曲种类》及《中国产的复合发酵酒类》为题的论文,并在日本酿造协会杂志上连载,同时也表达了他能够继续深入研究中国酿酒菌类的热切希望。20世纪90年代是日中酒文化交流的活跃期。rn 由于日本茶是否源自中国至今没有定论,便产出了如下两个问题:即中国茶和茶文化是怎样传人日本的,以及中国茶和茶文化是以怎样的状态存在的。这两个问题不断相互交融,逐渐混同合一。诸冈原本是名医生,为了学习精神病理学而赴英国留学的他,对英国的饮茶风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其深厚的汉语知识素养,所以回国后从事禅与茶的相关研究,他以此为契机开始了与茶界人士的交往,并致力于茶功能的普及工作。诸冈在1945年9月逝去,继他之后从事中国茶相关学术研究的是青木正儿。松崎芳郎继承了诸冈的工作,他作为茶界工会中央会议所的职员继续收集资料,其研究成果见于《年表·茶的世界史》一书中。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人对中国茶文化的关心日渐高涨。众所周知,两国间的茶不仅仅是单纯的饮品,因其与文化习俗(茶艺、茶道在内)等方面的密切关系,活跃的文化交流也在个人和团体间逐渐展开。1993年11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设立以及1995年1月“中国茶叶博物馆”开馆等,使杭州名副其实地确立了中国茶文化研究的“麦加”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