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五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博士生论坛 >河北省县域农村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

河北省县域农村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

摘要

经济指标空间分布的差异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有关区域农村发展水平差异分析的文献比较少。传统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的度量方法,多通过统计模型对指标进行加权评判来进行,因其缺乏空间视角,难以真正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变化与机制。论文以河北省136个县级区域为研究范围,属性数据资料来自《河北统计年鉴2003-2012》和《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03-2012》,根据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三大类别选取对农村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13个指标,考虑到单年度数据存在随机性,故选取了10年的数据求平均值,对于偏度大的年度数据则舍去,以此计算的的指标数据代表了一定时期内农村的稳态发展水平。图件数据选取1:10000河北省基础地理数据,空间分析尺度为河北省108个县、22个县级市和6个自治县共136个含有农村统计数据的县级行政区域。空间权重矩阵则基于距离规则来建立。运用ESDA方法,对136个县市的农村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最终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对原始指标提取的4个公因子具有较大的贡献率,并据此计算了河北省县域农村发展水平。②空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冀东平原区、太行山山前平原和黑龙港流域的大部分县属于农村高度发展区,冀西北全部和冀北大部分县属于农村低度发展区;冀北承德的少部分县、秦皇岛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唐山的唐海县和其他地区农村高度发展区周边部分县市则属于中度农村发展水平区。③全局空间关联性分析表明河北省县域农村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极强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且在P<0.00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县域农村发展水平的高值(或低值)在空间布局上趋于相邻,全局呈现强烈的空间依赖特征,而非随机分布。④局部空间关联性分析(LISA)结果表明部分县市农村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集聚效应显著,但在省域范围内分布不均衡。冀北、冀西北的张家口、承德和冀中的保定、衡水、廊坊及冀东的沧州在带动区域农村发展方面后劲不足,而京津周边的县市亦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说明京津等特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亦不明显,除了行政区隶属关系的影响,也说明了仅依靠单个城市或城市群发展带动区域农村发展的局限性。⑤河北省应在全省范围内依托现有城市格局,加大保定、廊坊、沧州和衡水等地级城市的城市建设规模,有区别地加大区域内县城的发展规模;而对于承德和张家口,则在保持区域生态良好和城市稳序发展的基础上,在地级市范围内均衡发展县域经济,以形成更多的带动农村发展的“极点”和“极线”,生点成线,以线带面,促进全省低、中度农村发展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农村发展的均衡化和快速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