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安徽省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 >网络谣言内容分析——以新浪社区管理中心的不实信息为例

网络谣言内容分析——以新浪社区管理中心的不实信息为例

摘要

谣言自古有之,微博正以其准入的低门槛而被广大网民接受,形成了一个相对多元的媒介平台.当谣言遭遇微博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面目?本研究以新浪微博辟谣中心已经辟谣的谣言为总样本,从中抽取145条谣言形成研究样本,试图探讨:到底哪类人群更易传谣或辟谣?又到底哪类谣言更容易被传播开来?由上,得出结论:其一,在活跃度高的微博(微博量大于10000)用户中,若其活跃度大于影响力的,则那些身份模糊的个人微博用户发布谣言的概率大;其二,影响力大于活跃度的个人微博用户中,机构用户发布的谣言比个人用户发布谣言的概率大,且发布谣言可能性最大的是未得到新浪认证的娱乐性机构微博量S00以下的微博用户大多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其中有一位年龄段较大者,有一位加V用户。通过分析传播内容可知,微博量500以下的用户地域分布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而以东中部地区为多。这一群体用户特点是用户信息模糊化,78%的微博用户未透露他们的职业类型。他们是广大的普通网民。从谣言的指向性上,可以看到,微博上的谣言有关个体指向性最高的是弱势群体。此类谣言往往是类似于"求扩散""求转发"的帮忙帖,如帮忙找某某人让他回家、再比如川藏小学捐衣。这类谣言早就被辟谣,可仍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网上出现,不断轮回,且一般形式没有变化。传谣者在传播此类谣言时,内心的情感倾向是肯定的。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转发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由此,得出了以下结论:指向非个体谣言中,有关食品健康话题的谣言传播的情感倾向是积极肯定的。因为这一话题与日常生活相关性高,所以传谣者希望分析这一信息,提醒其他人要关注信息内容。从谣言内容上来看,存在内容上的单一性,同样的谣言反复传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