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13年年会 >《中国电影发展史》与新时期以来电影史学的发展

《中国电影发展史》与新时期以来电影史学的发展

摘要

统观“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中国电影史研究,“影戏”、“影戏美学”的提出,无疑是中国电影史研究在“起点”之后,最具标识性和建构性特征的第一个“节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史学研究首先在“专题化”向度上持续拓展。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史学的发展渐显兴盛繁荣的景观。在史述实践的层面史述界域大为拓展,涉及中国电影历史的各个时期。详细审视21世纪以来在中国电影史学研究领域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诸多现象,能够清晰地看到,在内、外两个区间及其关联之中多线并举、多元并在的学术景观。在中国电影史的区间之内,作为中国电影史基本知识面和基础性台基的“总体史”的相关问题研究与横向开放度更大的“泛电影史”研究并行延展。而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十七年”时期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第二卷),作为中国电影史学发展历程中的特殊历史存在,同时又是新的电影史学建构的起点,之于新时期以来的电影史学研究,有着特殊的“双重特征”和“双重机制”。一方面,由于《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第二卷)是一部承载着新中国成立之初电影历史想象,收集、集合巨量史料编制而成的“官修通史形态的电影史”,筑就的是一座“至今难以逾越”的经典。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第二卷)的产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更多依赖的是政策(政治)与行政的驱动力,本身并未完全经由中国电影史学发展成熟的学术洗礼。在电影史观、史述架构、史述方式、史论判断乃至史实的不同层面,《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第二卷)又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种校正、更改、补足、反证的可能性,与后续的中国电影史学研究形成了一种“映照”、“对比”的(互动式)参照关联。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史学研究和史述实践在对民国电影史的叙述中,恢复使用“国产电影运动”、“国片复兴运动”、“教育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战后新电影”等历史原用概念,并用以取代“左翼电影运动”、“进步电影”等政治史学概念;补充“早期商业电影”、“国民党官营电影”、“软性电影”、“孤岛商业电影”和“沦陷区电影”的史实内容,确立中性化史述尺度等现象,实际上都是这一“关联参照”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