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傅斯年的中国文学史理念——以《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为例

傅斯年的中国文学史理念——以《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为例

摘要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生于山东聊城.是著名的文史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傅斯年《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的核心理念,“中国一切文学都是从民间来的。”围绕这一核心观点的论证,傅斯年提出了两个术语:“文言”和“古文”。所谓“文言”,即文饰的语言,即“语言的艺术化”。先秦至汉初的著述和文章主要是用这种艺术化的语言写成的,还保持着口语的鲜活和生命力,是活的作品。“‘诗三百’篇中的话言,所谓“古文”,就是“死了的文言”,已没有口语的鲜活和生命力。“古文”与“文言”的区别在于:文言虽然是文饰的、艺术化的,但还是从口语提炼出来的:古文却类似于欧洲中世纪学者所用的拉丁文,它不是从汉武帝以降的口语提炼出来,而是仿效先秦至汉初的古文。所以,尽管“文言”和“古文”外在的形态相似,但本质不同。与对“文言”和“古文”的区分相联系,傅斯年所划定的“中国古代文学”并非先秦至1840年的文学,或先秦至1911年间的文学,而是先秦至隋末的文学,唐以降则是近世文学。“中国一切文学都是从民间来的。”傅斯年以此为基点,还从发生学的角度提出了文体的生命类似于有机体的观点,认为每一种文体都要经历一个由生而少而壮而老而死的过程。傅斯年不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但他显然是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他尤其关注两个方面:文人的时代和文人的职业。就时代而言,“文学因时代的不同,每每即是文人的地位因时代的不同。”经五代之乱,世族社会扫地以尽,到了北宋以后,文人每以射策登朝,致身将相,所以文风从此一变,直陈其事,求以理胜者多,诗风从此一变,以做散文的手段做诗,而直说自己的话。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