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南泥盆系埃姆斯阶底界的讨论

摘要

埃姆斯阶的底界最初是以牙形刺Polygnathusdehiscens的首次出现定义,之后,由于Pol.dehiscens系统分类的改变,确定埃姆斯阶底界的依据发生了变化.考虑到上覆和下伏地层中其他化石的产出情况,厘定后多数的Pol.dehisceh,标本应归入Pol.excavatus,其首次出现的层位大致相当于excavatus带的底界。结合华南地区早泥盆世的岩相古地理特征,笔者认为华南地区碳酸盐岩开始大量发育的层位相当于牙形刺excavatus带。kitabicus带则位于碳酸盐岩层之下的滨浅海碎屑岩中,由于碎屑岩中普遍缺少牙形刺的报道,因此kitabicus带底界的具体层位目前不明,华南地区埃姆斯阶的底界有待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