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早白垩世反鸟新材料的发现及其意义

摘要

标本产自辽宁省朝阳地区的九佛堂组,为较完整的反鸟类化石.新发现的化石似麻雀大小,属于反鸟类中体型较小的类群.化石骨架整体纤细,但头骨相对发达,以背面暴露,除前肢部分指骨缺失外,其余各部分的骨骼几乎均有完整保存,骨骼的位置关系没有错乱,基本处于原始关联状态.在化石的前肢、后肢等多处见有羽痕,但已碳化.反鸟类繁盛于白垩纪,是鸟类起源之后第一支成功地实现全球性辐射的类群,与恐龙等动物一起灭绝于白垩纪末期。反鸟类中有一支向适应滩涂生境发展,这一类群一般体型都为中等偏大,主要特征为后肢加大、与前肢等长或稍长于前肢,嘴细而长,仅前端长有牙齿。新发现的反鸟化石从特征上看归属于这一类群。但体型娇小,这为揭示反鸟类形态多样性和近水生活能力演化研究作出了贡献。证明了拥有高度特化营养方式的类群——长翼鸟科中小体型鸟类多样性的存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