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

本试验主要是对4株疑似D型多杀型巴氏杆菌进行鉴定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首先进行细菌的复苏与培养,将冷冻菌粉分别接种在“TSA+S%血清”的平板上,培养12小时后可观察到平板出现灰白色、透明呈露珠状湿润而粘稠的菌落,在阳光下或灯光照射下可看到菌落有蓝紫色荧光。挑取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可镜检观察到该菌呈红色球杆状,中间微凸两端钝圆,两极着色重中间部分着色浅,多单个存在,也有成双排列。挑取经过纯化并革兰氏染色检测的单菌落进行PCR鉴定,PCR扩增鉴定酶反应体系中引物选用Kmtl-Kmt2,用特异性引物对Kmt基因进行扩增预计扩增大小为672bp,电泳后,经样本与目的条带大小的对比可以确定这4株菌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再对这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血清型的鉴定,通过与标准菌株的对比确定实验所用4株菌血清型均为D型。挑取被鉴定后的单菌落做生长曲线实验,转接细菌,每两个小时计数一次,根据计数结果绘制出生长曲线图。选用氟哌酸、复方新诺明、头孢氨苄、环丙沙星、新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氨节西林、羧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这10种药对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根据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判定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实验结果显示这4株菌对氟哌酸、环丙沙星这两种药极敏,对阿莫西林高敏PM-15、PM-35、PM-38对复方新诺明高敏而PM-16对该药中敏PM-15、PM-16、PM-35这3株菌对阿米卡星高敏而PM-38对该药中敏;PM-35对氨节西林高敏而其他3株菌对该药则无敏感性。经革兰氏染色和PCR实验鉴定出试验所用的4株菌均为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通过生长曲线实验和药敏试验加深对D行多杀性巴氏杆菌生物学特性的了解,从而能在家畜患病时更加准确的确定感染病原的类型,对家畜做出正确有效的救治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