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超声科诊断的RPF病例1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声像图特点、其他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结果:12例患者,男女比例2.25:1,平均年龄61.2岁,11例(91.6%)经CT证实,5例(41.6%)经PET/CT证实,7例(58.3%)经超声造影证实,1例(8.3%)经病理证实为RPF.最常见的就诊原因是腹痛和下肢肿胀,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7例(58.3%)增高,C反应蛋白(CRP)8例(66.6%)增高,血清总补体7例(58.3%)增高,免疫球蛋白G(IgG)4例(33.3%)增高;超声声像图均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低回声包绕腹主动脉,其中,8例(66.6%)包绕并挤压下腔静脉,引起下肢肿胀,5例(41.6%)病变延伸及髂动脉,7例(58.3%)包绕一侧或双侧输尿管并引发肾积水.部分患者应用激素和免疫治疗后可见腹膜后纤维化组织明显缩小. 结论:超声可直接显示腹膜后腹主动脉周围的纤维化组织及肾盂输尿管积水的超声表现,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