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缺乏与非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比较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科合并感染的粒缺患者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并和同期非粒缺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指导粒缺伴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粒缺及非粒缺住院患者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分析、比较,所分离的菌株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病原菌及药敏数据,用STATA 7.0软件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来自粒缺乏和非粒缺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别培养分离出355株和784株细菌,粒缺患者革兰阳性菌占29.6%,革兰阴性菌占70.4%,非粒缺患者革兰阳性菌占45.0%,革兰阴性菌占55.0%。粒缺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别排在所有致病菌前5位,非粒缺患者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粒缺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所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非发酵菌占52.9%,非粒缺患者非发酵菌占30.5%。粒缺患者血流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比例占17.6%,明显高于非粒缺患者。粒缺患者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均已达100%。粒缺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57.6%和31.9%,高于非粒缺患者。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中,粒缺和非粒缺患者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粒缺患者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保持高度敏感,耐药率低于2%。粒缺患者分离的非发酵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高达42.1%和31.6%,均高于非粒缺患者。 结论:粒缺患者致病细菌以革兰阴性菌更为多见,非发酵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粒缺患者,MRCN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粒缺患者。掌握本地粒缺伴发热致病细菌的分布及药敏现状对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