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两次江淮气旋北上引发东北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两次江淮气旋北上引发东北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摘要

本文将从环流形势和物理量诊断两方面对2007年3月4日和2009年2月12日两次北上江淮气旋引发东北地区暴雪过程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分析两次过程形成的原因,为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主要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对2007年3月4日和2009年2月12日两次江淮气旋北上引起暴雪的天气过程进行形势和诊断分析.表明:200hPa急流经向度加大引起气旋北上;前者北支急流入口区右侧与南支急流出口区左侧相叠加,后者对应急流出口区左侧,高空辐散形势前者更有利.500hPa中高纬形势分别为两槽一脊和一脊一槽,南支槽东移加深使江淮气旋发展,西南气流引导气旋北上;南北槽同位相使冷空气与暖湿空气相互作用引发强降水,后者冷空气弱,北支槽浅,阻挡形势弱,系统移动快,降水强度不及前者.850hPa前者东南风与偏北风辐合加强形成江淮气旋,后者是偏北风与西南风辐合加强;前者为气旋周围三支急流辐合引发强上升运动,后者强降水出现在气旋顶部西南急流左前方与北支槽南端交汇处.两次过程地面气压场均为北高南低形势,西南低压东移发展形成江淮气旋,气旋发展北上的路径均为江淮-山东-辽宁一线,其北上倒槽影响辽宁产生降水.但后一过程气旋中心强度强,生成北上时间短.对于动力条件,前一过程气旋发展和强降水时段,高空辐散、低空辐合、高层正涡度平流和低层暖平流对上升运动均起到重要作用,而后一过程只有在降水时段,上述物理量场与垂直运动对应较好.对于热力条件,后者不稳定能量强,造成了短时间内的强降水天气.另外两次过程水汽源地不同,分别为东南沿海和西太.西南气流对水汽输送均起到重要作用,但后者水汽源地偏南,水汽输送和前期积累不及前者,过程强度不及前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