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第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汉传佛经中的'琉璃琴'初探——兼以云冈石窟第六窟的'耶输陀罗入梦图'为例

汉传佛经中的'琉璃琴'初探——兼以云冈石窟第六窟的'耶输陀罗入梦图'为例

摘要

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佛经中记载有“琉璃琴”,或以为“琉璃琴”即是印度的维那,但佛经中的“琉璃琴”在巴利文献中只知道是一种黄色橡木制的琴,琴的形制与演奏方式完全不得而知,加上早期的印度维那的情况至今仍含混不明,就只能根据古印度遗址留下的图像中的弓形琴来解读其与汉传佛经中“琉璃琴”的关系。而前人以为维那自印度和缅甸传入中国后,即成为丝路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凤首箜篌,然本文参考Altindien一书中的图片及前人研究的成果来看,印度维那的种类繁多,其可见于古印度时期的雕塑图像的弓形琴在外型上与凤首箜篌确有相似之处。但佛经的教义旨在传法,传入中国以后,以琴示法的乐器翻译成“琉璃琴”,如果琉璃是指琴的质地,显然在文献与考古图像上都无法获得证实;如果说“琉璃琴”就是印度的维那,印度的维那种类不止一种,究竟哪种维那才是汉传佛经中记载的“琉璃琴”呢?至今仍无解。而《隋书·音乐志》记载着凤首箜篌是在西晋时期来自印度,却从未说即是印度的维那。再加上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第六窟的南壁下层东侧耶输陀罗入梦图的乐器来看,艺师工匠舍粉本的弓型琴,而代之以排箫,可见凤首箜篌在中国并未普遍流行。所以,对印度的维那与凤首箜篌之间的关系,只能从前人的研究知道凤首箜篌有可能是来自天竺(亦即印度),其传播的途径有可能是来自印度或缅甸,至于“琉璃琴”是否就是印度的维那,维那是否就是凤首箜篌的前身,仍有待于更多的证据来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