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下游到黄河中游的乡村建设

摘要

实践中的事物发展是有着历时感的规律的。多少现象好了也就了了,有着其生长、发展、成熟、衰落的过程;有的却历时弥新、得道多助的壮大发展着。迄今,南村农民合作联社的资金互助服务部,其资金总额从2004年的49户农民加入的3万元,增加到2014年年底两县9村500余户的700万元,胡村合作社资金互助服务部资金总额也达到100余万元。这些最早进行新乡村建设实践的乡村,以否定之否定的方式,曲折地、顽强地践行着中国本土特色的、以“土地和金融”为核心的经济文化社会综合合作之路。知识分子与基层干部群众相结合,是把“毛”扎根到“皮”上以使其“长壮发亮”的生存功夫,因此,10余年来,很清楚,自己不是主体力量,充其量也只是示范、参与和支持力量而已,是协调和沟通力量而己,甚至是个在试错中提升自己力量而已。本质上,合作的历史,无论是经验或者教训,都是基层干部和群众在一定的外在条件下以主体的身份在做,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