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农夫》与有机农业发展的三阶段

摘要

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根本其实是保护乡土文化,则必须要给予这些小农进入市场的机会和支持,以及技术公平有效传播的方式。农民作为一个生产主体,选择种子、农药、化肥等投入品,所获取知识是在地化的还是受到被专家学者大农业公司垄断的。现在看到的有机农业的困境是由于农业政策本身都是有利于工业化农业发展的模式的导致的,而推动多样化、非标准化、小规模、本地化的农业政策非常有限,方向不是让大公司进入替代看似“落后”的小农户,而是给予农户组织的基础,形成合作对接市场,真正把农业的方向放在让农民通过农业可以生活在乡村并且维持一个乡土社会的稳定基础上,让政策如何切实有效落地,降低农业部门利益在其中的影响。政府直接对接农户的确交易成本会很高,那此时就必须允许农户的行业组织或者协会的建立,政府转变服务观念变为行业组织的服务者和利益协调者,这样也不会再形成政府总是变为危机的应对主体,每次一出现“草毒农残过量”的事件,政府就需要应对,反而难以形成有说服力的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