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三届气象科技史研究学术研讨会 >以史为鉴建设中国现代化气象事业

以史为鉴建设中国现代化气象事业

摘要

回顾气象科学的发展历史,中华传统文化曾作出重大貢献.从公元前1217年殷商甲骨文中就记载了各种天气现象(雨、雪、雹、霾、雷、霓、雾…)和降水强度,至今已经有3200多年的历史了.2016年11月30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二十四节气",更被国际气象界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看天、测天经验成为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气象谚语,在《中华气象谚语大观》中就收集了四万多条.在十六、十七世纪温度表和气压表没有发明以前,世人不知什么是"大气",也就无所谓"气候"的概念了,而我国古代早就称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了.一年七十二候,二十四个节气.我国还有丰富多彩的物候学知识,记载在战国的"呂氏春秋"、前汉的"氾胜之书"、后汉的"四民月令"、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著作中.今天,应该利用高科技对这些中国气象文化知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加工,成为预报预测天气气候的方法,纳入各级台站的现代化业务体系中,使中国气象文化在气象亊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