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个性化与唯个性化的思考

摘要

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物质富裕转向精神追索的时代,各级各类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生发.中国博物馆建设数量可喜,质量参差,而个性缺失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博物馆个性化问题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缺乏个性,简单的雷同复制;还有一种是唯个性化。唯个性化是已经认知个性之重要,但忽略了对内涵的把握,刻意或片面追求外在表现形式,追求受众的感官冲击,也包括刻意保持生僻的“专业范”等。唯个性化看似热闹新颖,同样影响博物馆的传播效率,甚至在知识传播、环境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中产生负效应。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个性化认知不足、行业团队力量偏弱、急功近利的政绩思维、科普创作人才不足与专家崇拜。要走出唯个性化的困境从微观角度首先期待更务实的博物馆个性化理论研究和学习,认清博物馆个性化的内涵,继而在博物馆建设和运营的每一个环节踏实履行、推进,以及吸收更多的科普作家参与文博队伍等等。但是,仅仅做微观和局部的努力远远不够,期待更深层面的改变和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