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学研究:公众参与的一种维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学研究:公众参与的一种维度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传统民间文化从"原生态"向"非遗化"转化."非遗化"的意义在于民间文化群体的文化自觉与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同文化群体之间文化共享价值的生成.为了实现非遗的共享价值,不仅需要对形态的保护,而且需要对文化内涵的保护,特别是对具有公众参与性的审美价值的保护.非遗的核心内涵在于相关文化群体的集体记忆、想象、情感认同和精神传承——小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涵.非遗的美学内涵在当代文化中得以传承和保护的生态条件在于当代城市空间中民间文化生态壁龛的产生与重构.非遗审美内涵的保护意义在于重构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乡土美学认同,使民间文艺的审美融入"美丽乡村"与"美丽城镇"的审美文化生态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