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三届旅游高峰论坛暨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2014学术年会 >文化旅游情境中的民族节庆遗产保护研究——以橄榄坝傣族园泼水节为例

文化旅游情境中的民族节庆遗产保护研究——以橄榄坝傣族园泼水节为例

摘要

民族节庆是指特定的人群共同体根据岁时节令、宗教祭祀、英雄人物或重大事件的纪念、郊游娱乐等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实践活动.由于其集中体现了一个人群共同体的文化要素,并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点,从而成为那些在旅游实践中寻找"差异性"的游客趋之若鹜的消费对象.当节庆文化在消费社会中转化为"人文资源"时,不同的行为体根据自身行为目的对节庆文化产生不同的诉求,节庆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努力在使其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性进行文化的延续;节庆文化资源的利用者则按照商品和市场的规律性进行文化的贩卖.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何在消费社会中进行利益的协调,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橄榄坝傣族园泼水节为例分析了文化旅游情境中的民族节庆遗产保护。文化旅游情境中节庆遗产的“失真”和地方人群共同体日常生活中节庆遗产的“原真”,是旅游消费内在结构的表征之一,根源在于人们对节庆遗产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旅游者及旅游从业者侧重对遗产外在价值的消费,遗产保护者侧重对遗产内在价值的保护。文化旅游实践中,旅游从业者提供给旅游者消费的“失真”性遗产根植于“原真”性遗产,对遗产的过度消费,不仅对遗产本身造成了伤害,如遗产的整体性、多样性、原真性等,而且对旅游者也造成伤害,因为他们期望尽可能地消费“真实”遗产,而不是商品化的遗产制造。所以,一方面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对遗产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归类,选择出供旅游者消费的文化遗产,包括失真的遗产;另一方面从“文化持有者”角度出发,按照遗产自身发展、存续的规律性进行节庆遗产的保护。这样既实现节庆遗产的活态性发展,又为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提供了真实性的吸引物,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节庆文化遗产的活态延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