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轨迹综述及评价

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轨迹综述及评价

摘要

我国会计理论的长足发展,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综观我国会计理论研究35年来的发展历程,总体上是一个由摸索至清晰、由感性至理性、由偏误至正确、由拿来主义至自我创新的过程,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己转入并行进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会计理论研究35年来所发生的改变也是有目共睹的。(一)由封闭研究到趋同创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以政治需要为导向,所有的研究议题都紧跟政治形势,并不考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实际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也不关注国外的学科发展趋势,理论研究具有明显的封闭性。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开始把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成就引到中国来,这期间大量有关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论著的翻译出版。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开始从原来闭门造车转向引进、吸收、创新的研究路径上来。国外先进会计理论的引入大大加快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速度,能更及时了解国外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借鉴、开阔了思路。(二)由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改革开放以前,直至20世纪的整个90年代,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心集中在基础理论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会计定义、会计学科属性、会计职能、会计对象等。90年代以后,我国会计理论界开始根据经济管理需要来研究问题,逐步转向了实用主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使命,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所研究的问题都是经济发展中会计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财务舞弊、筹资投资管理、财务风险防范、企业内部控制等,甚至有些问题直至今天还没有寻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但从发展轨迹上来讲,这是我国会计理论思想成熟的一个标志,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表明理论研究来源于现实的需要,再高深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具有生命力并散光发热。(三)由传统规范研究方法到多方法并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以归纳、演绎为主体的传统规范研究方法,90年代以后,这一现状得到了改善,逐步发展为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等各种研究方法的并用。尤其是实证研究方法得到了大力发展,档案研究(观察描述、实证分析、假设检验)、调查问卷、案例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近十年来发展的如火如荼,令人惊喜的是,近两年来在会计研究领域开始采用实地研究、实验研究,这可谓是我国会计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之一。(四)由单一学科研究到多学科综合研究如今,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日趋和国际接轨,出现了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新气象。会计理论研究的学科宽度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扩大,和制度经济学、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哲学、数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环境学等学科不断融合,产生了会计信息化、人力资源会计、司法会计、绿色会计、智力资本、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碳会计等新的研究领域,从而使会计理论研究变得丰富多彩,而且研究视角不断拓宽,产生了不少新的、有实用意义的研究结论和成果。(五)由事后研究到事前研究长时间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思路进行的,即上传下达,针对上级的政策进行事后的解释和阐述,具有很强的行政导向。随着社会日新月异,新的经济问题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摆脱政策的干扰,从会计学科建设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来研究会计理论,通过实践调查、实验、实证研究来分析基层社会会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政策建议或研究报告等形式来影响决策者,从而使我国会计政策的制定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在这种氛围和形势下,研究者、学者成为了会计政策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其建议可以在事前融入到会计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由此会计理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便有了显著的彰显和提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