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1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 >直面“工业遗产”贵州如何应对——以“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为例

直面“工业遗产”贵州如何应对——以“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为例

摘要

简述贵州省大方县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自20世纪80年代的建设发展,反思这一类型工业遗产的保护策略.虽然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探索已经有10几年的历程,北京、上海等对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也有近10年的时间,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苏州河南岸莫干山M50艺术家天地等都是利用工业遗产,经过改建、利用而成为城市新的名片。但在贵州,这项工作尚未有效开展。笔者以“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为例,根据《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无锡建议》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结合贵州工业遗产的特点,谈点“工业遗产”保护的建议。rn 利用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成果,充分认识和重视工业遗产的保存现状和价值。像大方“中国航空第一发动机制造厂”这样的工业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除厂区不可移动的遗存面临年久失修或拆毁外,大量珍贵档案也在流失,该遗产的认定和抢救性整理刻不容缓,必须尽快开展。省、地、县文物行政部门应努力争取得到毕节地区和大方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将“中国航空第一发动机制造厂”的保护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在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时注重增加该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并将其纳入大方县的总体规划。除认真借鉴国内外有关方面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的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加强科学研究外,必要时可通过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或世界遗产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和组织,邀请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的专家到大方,对该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考察指导。rn 鉴于工业遗产的保护是基于遗产普遍的整体价值,并非各个遗址的独特性。因此,对“中国航空第一发动机制造厂”的保护应该采用完整性保护和真实性保护原则,既要保护整体景观下工艺流程的完整性,又不鼓励重建或者恢复到过去的某种状态,除非其对整个遗址的完整性有利。合理的开发干预过程必须可逆且尽量减小对遗产的影响,任何开发活动都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特别要重视保护遗产完整的历史可读性。rn 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而利用必须是可持续甚至是永续的。事实上,对遗产的再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除非该遗产地具有特殊的、突出的历史意义,一般情况下应该允许和鼓励对工业遗产地进行合理的再利用,鼓励将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当然,工业遗产的利用也应该有整体的、宏观的思考与安排,如“中国航空第一发动机制造厂”的再利用,既要突出自身的优势与特点,还要与周边各类遗产的再利用有机协调,更要融入贵阳至毕节以“龙场九驿”为代表的文化线路当中。rn 在国内,可与昆明和重庆联合,利用现存遗产,建立专门的航空工业和技术博物馆,如条件成熟,相机建立航空工业遗产线路,以联系不同区域乃至全国的遗产地。在省内,利用该遗产地后期作为“三线”建设中的航空基地之一,与省内其他可以列入工业遗产的项目,共同建立贵州的航空工业遗产线路。rn 当务之急,应该利用国家文物局将大力加强对各地抗战遗址研究、保护、利用工作之机,认真做好“中国航空第一发动机制造厂”的保护研究整理和价值发掘,深入开展多科学研究,形成具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成果,尽快加以保护并对外开放,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