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 >体外肝细胞毒性模型比较和何首乌致肝毒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体外肝细胞毒性模型比较和何首乌致肝毒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摘要

目的:筛选和比较不同的体外肝细胞毒性评价模型的差异,探索何首乌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rn 方法:选择14个肝毒性阳性药物和3个阴性药物,采用CCK-8细胞毒性评价、高内涵筛选和肝相关生化指标评价等方法,对L-02、HepG2、HepaRG和hiHeps等四种人源肝细胞系和一种原代大鼠肝细胞(PRLs)进行比较研究.对何首乌的总醇提物及其分部位进行系统筛选,确定目标毒性分部位,与何首乌代表性的16种单体成分筛选结果比较,确定潜在毒性成分,并通过高内涵、蛋白质组学等方法进行初步的机制探索.rn 结果:HepaRG肝细胞在检测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以及内质网应激等方面灵敏性较高,呈剂量依赖性,优于其他四种肝细胞。何首乌中最可能的毒性成分为没食子酸、白藜芦醇、大黄素以及大黄酸。鉴于没食子酸在可能的毒性部位中含量最高,同时也是何首乌700-10总醇提物中的主要成分,推测没食子酸可能为何首乌潜在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之一。高内涵分析表明,没食子酸是通过引起内质网应激而引起肝细胞损伤。蛋白组学分析表明,没食子酸主要影响细胞的功能蛋白折叠,细胞骨架,炎症应激以及细胞的自身防御等生物学过程,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A(PPIA)可能是没食子酸的潜在调控靶点。rn 结论:HepaRG肝细胞在体外肝毒性评价方面优于L-02、HepG2、hiHeps和PRLs四种肝细胞。没食子酸可能是何首乌潜在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PIA的转录和翻译引起功能蛋白折叠紊乱,造成内质网应激,最终导致肝细胞凋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