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拾遗》的民间药物和民俗文化

摘要

《本草纲目拾遗》是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的代表著作,是继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后的又一本草巨著.它的问世,对本草学术的发展,尤其对民间草药的整理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赵学敏学识渊博,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他认为事物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化进步的.他在《纲目拾遗·小序》中说:“物生既久,则种类愈繁.俗尚好奇,则珍尤毕集.”又在《凤仙花谱·凡例》中说:“宇宙生物无穷……地广则土饶异产,年远则代出新奇.”说明自然界和社会都在进化,新的事物不断产生,古今不同,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他在对药物的调查中观察到“石斛一也,今产霍山者则形小而味甘;白术一也,今出于潜者则根斑而力大,此皆近所变产”,指出药材物种在“变产”,在演化.另外,他在《利济十二种总序》中又指出:“究之风俗宜异,古今殊辙,百余年来未有不转易者.”意思是说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有所作为,有所创新,不能守成不变.赵氏义说:“世间有用之材,自古迄今淹没者,不可胜计也.”所以“非有继者,谁能宏其用也”.发掘有用之物而极尽其功,这是赵氏撰写《本草纲目拾遗》的思想基础和出发点.《本草纲目》集明代及以前的本革学的大成,赵氏以《本草纲目》为准,凡其“后出而未备者”,广泛搜集,加以整理总结,发展新药,宏其功用,对本草学起到了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本草纲目拾遗》的民间药物和民俗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