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 >从抢救性保护到共生性文化空间营构——从罗山皮影看地方政府艺术类非遗保护策略的转变

从抢救性保护到共生性文化空间营构——从罗山皮影看地方政府艺术类非遗保护策略的转变

摘要

罗山皮影作为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样本很具有代表性,其近现代以来的发展轨迹体现了地方政府在艺术类非遗保护中策略的发展变化.最初的保护是对媒介载体及传承人进行搜集、整理、存留、认定、扶助,属于"抢救性保护";进一步的举措是发掘艺术类非遗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现代传媒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部分人士的关注和消费,从而维持再生产,属于"生产性保护";近年来地方政府进一步转变思路,致力于营构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形式正常运作和发展所需的共生性文化空间,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提升.案例分析证明,共生性文化空间的营构是保护艺术类非遗更加科学合理、着眼长远的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