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 >基于《全国总书目》的1949-1965全国科普图书统计研究

基于《全国总书目》的1949-1965全国科普图书统计研究

摘要

科普图书作为科普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出版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科普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一定历史时期科普图书的出版数量和质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本文对1949-1965年《全国总书目》所收科普图书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总结这一时期科普图书出版的利弊得失。这对于促进当代中国科普图书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科普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国总书目》是依据全国各正式出版单位每年度向中国版本图书馆缴送的样本书编纂而成的。它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国家图书出版情况为基本特征,反映了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科学文化发展的状况。1956年新华书店总店编辑出版了《全国总书目1949-1954》(146l 页,收书21809 种),收集了1949年lO月1日起至1954年底在我国出版发行的绝大部分图书。1957年新华书店总店编辑出版《全国总书目-1955》(1083 页,收书12767 种)。同年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全国总书目-1956》(1132 页,收书18108 种)。从此,《全国总书目》每年一本,隔年出版,全部32 开本,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被迫终止。据最新统计,其收书在当年总出版量的65%左右,最高可达70%。也就是说,《全国总书目》能够大体反映年度图书出版的基本情况。在1988年正式按照《中国标准书号》进行统计以前,我国图书出版统计是按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文学艺术、文化教育四大类进行统计的。本文所统计的科普图书基本属于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这一大类。目前,我国图书分类法没有明确将科普图书分为一类。除了自然科学总论以外,不同专业科普图书散见于各自专业领域。这无疑给科普图书的统计带来了困难。本文从图书内容的角度,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章道义等主编《科普编辑概论》对科普图书的分类,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与交通运输、少儿科普五大类对《全国总书目》所收科普图书进行了统计。文章主要围绕图书出版和发行两个方面,选取3个指标:第一个是科普图书的出版品种数,它反映了科普工作的深度以及科技知识的分化与联结程度;第二个是科普图书的发行印数,它体现了科普工作的广度;第三个是每种科普图书的平均销售指标,它体现了科普图书拥有读者的多少,折射出科普图书总体质量,即每种平均销售量提高,意味着图书拥有的读者量增加,普及的广度增加,反之,普及程度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